印度有人提醒莫迪,和中方领导人见一面的机会,莫迪可别错失良机
金砖峰会召开在即,面对东道主俄罗斯的盛情邀请,这次印度总理莫迪实在找不到缺席的理由。
鉴于中方领导人也将在金砖峰会期间回访俄罗斯,印度这边的战略精英,早早就注意到,中印领导人在峰会期间举行会晤的可能性,也在劝莫迪抓紧时间进行相关安排,免得错失良机。
【印度战略精英劝说莫迪,不要错过与中方领导人见面的机会】
于是就有人表示,尽管自实控线问题以来,中印之间这几年的高层互动非常有限,但任何形式的对话都有积极意义,而且层级“越高越好”,因为这表明中印在处理双边关系时都很慎重、成熟。
这似乎意味着,印度这边十分期待,莫迪能在金砖峰会上见到中方领导人一面,而且还不能和去年一样,只是举行了简短的场边会晤,而是一次正式的双边会谈,这样讨论问题才能更深入,释放的外交信号也足够有分量。
很多迹象表明,从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开始,印度的对华政策开始出现微妙的调整,主要还是莫迪政府发现,过去他们在安全问题上对中国过度防范,已经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。
我们之前也说过,莫迪政府的“印度制造”愿景,光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,只能与中国加强相关合作,才有拥抱全球供应链的可能性。
【中印对话级别“越高越好”】
只不过莫迪政府不可能对现行的对华政策作出大幅度的回调,因为这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。这么多年下来,不光是执政的印人党,就连反对派国大党,也对炒作中印实控线争端形成了强烈的路径依赖。
而且渲染中印对抗,不仅是讨好国内民粹情绪的最有效手段,同时也是印度与美国外交关系的“粘合剂”。无论美印关系有什么龃龉,只要能搬出中国这尊“假想敌”,那么双方就能暂且把分歧抛在脑后。
此外,莫迪政府此前以安全关切为由,采取了各种措施,试图削弱中国在印度的“经济影响力”,思路和西方的“去风险化”是一致的。
印度财政部去年的经济报告曾建议,如果吸引到足够的中国投资,能很大程度地提振印度制造业,最后通过出口提高其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参与度,这一提议最后被莫迪政府否决,正是出于和西方国家类似的心态。
【中国隐隐然成了美印关系的“粘合剂”】
基于以上种种原因,莫迪政府现在即便想对中印关系释放有限的积极信号,不光要考虑到会不会被国内反对派借题发挥,还得看美国那边的脸色。
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题,究竟是务实地与中国开展合作,有效推动经济发展,还是说继续敌视中国,作为自己在安全问题上与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,这两者究竟哪个是“鱼”,哪个是“熊掌”,需要印度进行仔细的权衡。
最理想的情况,自然是两者兼顾,与中国既对立又合作,但这个平衡点,对于已经把卖弄强硬当成习惯的莫迪政府而言,不见得有多好找。美国都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与中国的关系,更不要说印度了。
【中印这段时间的外交接触比较有限】
而且印度过去的政治实践已经充分表明,莫迪政府敌视中国的主要方式,除了拿实控线问题做文章,同时还在中印合作这块施加了诸多不合理的限制。
但印度在经贸上对中国的刚需又是客观存在的,这也造就了现在对中印经济安全关系“再平衡”声音的抬头,也推动莫迪政府在对华姿态上进行必要的调整。
莫迪曾经提出,希望印度在2029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,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。对74岁的莫迪来讲,2047年的事情过于遥远,但2029年的经济目标,还是可以在他的第三任期内展望一下的。
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,这就需要莫迪政府重新调整对中印经济关系的立场,至少释放出一些积极的务实信号。印媒已经算好了一笔账,印度现在只有两个选择,要么是寻求中国投资,要么是舍近求远,完全依赖进口,相当于完全放弃“印度制造”的愿景。
【印度防长称,对中印实控线脱离接触“谨慎乐观”】
还是那句话,中印无论是对立还是合作,对莫迪政府都有利可图。而这种局面,看似很适合印度搞投机,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地缘政治陷阱,如今莫迪政府反而是让自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局面。
即便如此,调整依然要进行下去,就算是权宜之计,但莫迪政府此刻也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。
至于最为核心的实控线问题,印度国防部长辛格最近就放风说,对两军脱离接触持“谨慎乐观”态度。只不过目前的互动势头能否延续下去,最后还是要看金砖峰会上,莫迪能不能见上中方领导人一面。
也可以这么说,印度要想检验自己的对华政策转变是否取得了积极成效,最直观的标准,就是看金砖峰会期间,中印领导人进行了怎样的互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