撬锁亮化,倡议岂能成强制?

近日,山西大同古城某商户因未按要求亮灯,遭多名工作人员撬锁并强制开灯一事引发广泛关注。今天(2月7日),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道发布致歉信,表示因其街道工作方法失当,引起“破门亮灯”网上热议,占用大量社会资源,向广大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歉意。(央视新闻)

当地政府为亮化大同古城,倡议古城内沿街商户尽量延长营业时间,夜间开启店铺灯光,并补贴额外的电费,其出发点无可厚非。但是,“倡议”只能是“倡议”,而不是行政命令,所以,它不具有行政强制力,商户享有是否执行的自主权。既然是倡议,就需要宣传到位,晓之以理,争取配合,自愿执行。那么,倘若遇到不理解、不支持、不配合的商户怎么处理?相关的部门应当有预案。当岳先生因故没有按要求开灯时,大同市平城区城管部门的做法,令人大跌眼镜——他们在下达最后通牒之后,就强行撬锁入室,打开岳先生店铺内的灯!显然,他们把政府的“倡议”当成了言听计从的行政命令。

亮化古城,提升氛围,吸引游客,出发点是好的。然而,这绝不能成为“撬锁亮化、强制开灯”的遮羞布;毕竟,此举难逃程序违法的嫌疑。大同市平城区委工作人员对此事的回应是“确实不合适”,这只是不合适吗?当然不是,因为它涉嫌违法。我们希望当地对涉事人员严肃处理,而不能停留在“不合适”的层面上。

“倡议”成“强制”,这未必全是基层执行人员的过错,其根源可能还在于个别领导的默许,导致了形式主义下“倡议”的执行力度“层层加码”,最终成了“行政命令”。从这个角度看,此事纠错不能止于惩处基层执行人员,还需要当地政府层面的反思。(黄齐超)